三亿体育教育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5530号建议的答复

  师资体系     |      2023-12-23 18:28

  三亿体育您提出的“关于着力解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产业对接问题,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高技能人才保障的建议”收悉,经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现答复如下:

  教育部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2017〕95号)要求,积极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扩大人才培养规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实现“两个强国”的战略目标提供人才保障。

  2015年,受教育部委托由各行业主管部门或行业组织牵头完成了新一届56个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行指委)的换届工作,新一届行指委优化了组织机构和人员结构,紧紧围绕职业教育中心工作,积极发挥研究咨询和指导服务作用。依托行指委等专家组织,进一步加强《行业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指导报告》研制,发布了电子信息、交通运输、机械、卫生等60个行业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指导报告,健全专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提升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

  近年来,教育部牵头,依托行指委,经过持续建设和完善,基本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框架。目前的建设成果主要包括:中职、高职2个专业目录及相应的专业设置管理办法;230个中职专业教学标准和410个高职专业教学标准;9门中职公共基础课教学大纲、9门中职大类专业基础课教学大纲;136个专业(类)顶岗实习标准;19个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进一步明确了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实施等方面内容,为组织实施教学、开展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2015年,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提出逐步在全国职业院校推进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在“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工作方针的引导下,发布了中高职诊改指导方案。组建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确定了天津市等18个省(区、市)54所中高职院校开展教学诊改试点工作。2017年,在前期18个省(区、市)院校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将诊改工作向纵深推进。目前,各职业院校积极行动,将质量观念从外部评价向内部保证转变,从自身实际出发,从规划走向实施,稳步推进院校人才培养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充分发挥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反馈作用,认真落实就业情况统计和监测责任制,不断完善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按时向社会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鼓励开展毕业生就业创业与职业发展状况跟踪调查,推动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院校设置、专业调整的联动机制。

  2015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教职成〔2015〕4号),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发展目标、实现形式、体制机制、政策保障等作出明确要求。目前,全国共建成职业教育集团1400多个,密切联系企业3万多家。根据对160多个职业教育集团的抽样调研,上述职教集团近5年来合作开发课程8000多门、编写教材6000多本,行业企业提供实训设备设施总值超过1500亿元、投入建设经费超过60亿元,8万多名企业人员到职业院校兼职,23万多名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

  2015年起,教育部分两批布局了364个现代学徒制试点,覆盖600多个专业点、5万余名学生(学徒)。试点工作注重顶层设计、坚持系统谋划,鼓励创新机制、先行先试,切实提高学生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解决学校教育与企业用人“两张皮”的问题。分类推进试点尊重基层首创精神、激发创新活力,在政策、保障、模式、机制、标准等多个方面已实现了点上的突破。2018年,教育部将组织开展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

  2015年,教育部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成〔2015〕9号)提出“支持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与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社会责任感强的规模以上企业深度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2017年,29个省份投入11.51亿元,推动优势企业与学校共建共享1933个生产性实训基地;投入2.39亿元,建设以市场为导向多方共建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415个,有力地支撑了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社会服务与技术成果转化能力的提升。

  2015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成〔2015〕9号)将“与技艺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合作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列为建设项目。目前,已有28个省份投入6754万元布点建设了902个大师工作室,充分发挥了名师巨匠在人才培养、技术技能传承、应用技术开发与推广等方面的关键作用。

  1.将中等职业学校师资纳入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培训计划的意见》(教师〔2014〕5号),遴选同济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等高校牵头承担10个卓越职业学校教师培养的综合改革项目,开展卓越职业学校教师培养试点,推进校企合作师范生培养模式,建设一批教师教育特色专业、精品课程、教学团队。

  2.开展硕士层次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工作。遴选北京理工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等46所高校,启动实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培养试点。

  3.研制开发职教师资培养标准及课程资源。依托同济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等45家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或高校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开发100个本科专业中职教师专业标准,以及职教师资本科专业的培养标准、培养方案以及500门核心课程、特色教材和数字化资源。推进23门职业教育教师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建设。

  1.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从2006年开始,中央财政投入32亿元,支持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开展中职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出国进修、青年教师企业实践、紧缺专业兼职教师聘用、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专业点建设和职教师资培养培训资源开发。截至2016年底,65万多名职业院校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企业实践和省级培训,培训人数超过全国职业院校专任教师总数的50.8%。

  2.基本形成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多数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成立了职业技术教育(师范)学院,基地向机构实体化、职能专门化、水平专业化发展,职教师资一体化培养培训体系已经形成。中央财政已累计划拨6亿元专项经费,支持国家级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重点建设300个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专业点,专业点已经完成全面布点,基本完成建设任务,中央财政经费使用率超过90%,有效改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的实习实训条件。

  3.校企合作开展教师培训机制逐步完善。成立北京理工大学等93个国家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和四川长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等8个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技能示范单位,引导各地成立300多个省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批准建立10家国家级教师企业单位,引导各地建立580多家省级教师企业实践单位,搭建1100多家用于教师培训的校企合作平台,基本形成校企合作培训教师的良性机制。

  4.加强职业院校校长培训。2016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年)的意见》(教师〔2016〕10号),要求开展卓越校长专题研修,分别组织中职和高职国家级(省级)重点学校、示范学校的校长,采取集中面授、名校观摩、跟岗培训、专题研究等相结合的方式,围绕集团化办学、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学校治理、中高职衔接、专业设置与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内容,重点提高校长改革创新意识、决策领导能力、依法办学和治校能力。

  近年来,教育部高度重视职业培训,面向社会各类群体开展培训,2017年全国各级非学历教育岗位证书培训共计13752077人次,其中高等教育2485345人次,中等教育11266732人次。2018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国发〔2018〕11号),立足于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提供普惠性、均等化的职业培训服务,在构建培训体系、深化机制体制改革、提升培训基础能力和加强工作保障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一是建立培训机构自主选择开展政府补贴性培训、劳动者自主选择职业培训机构参加培训、政府提供资金支持和依法监管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二是以重大项目活动为载体,完善各类重点人群职业培训政策措施,大规模开展各类职业培训,实现职业培训规模的提升、质量提高和方式多元。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和监督管理。各级人社部门积极与财政部门沟通,建立职业培训补贴资金的正常增长机制。优化培训职业(工种)结构,使培训资金向急需、紧缺职业(工种)倾斜。

  下一步,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围绕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继续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继续发挥好行指委等专家组织指导作用,加强人才需求预测,建设“两个强国”人才需求调研在线平台,科学引导高校将招生计划增量向制造业重点领域倾斜。同时,积极支持和引导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根据职业教育人才需求、毕业生就业状况和办学条件三亿体育,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合理确定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模,逐步实现各类人才的供需平衡。

  二是落实《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教职成〔2018〕1号),鼓励行业企业参与高校办学,积极推动职业院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全面推行“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度。围绕“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重点领域,推动企业技术骨干参与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组织一批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实习示范基地,促进职业院校教学水平提高。

  三是完善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组织开展《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修(制)订工作,于2018年年底前发布一批,进一步推动专业优化课程体系,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是全面提高职业院校教师质量。继续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设,支持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立高等学校、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机制。切实推进职业院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不断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建立企业经营管理者、技术能手与职业院校管理者、骨干教师相互兼职制度。同时,继续开展卓越校长专题研修,为各地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精通现代学校治理的“教育家”型名校长。

  五是推进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健全完善培训就业联动、培训服务普惠、培训规范管理、培训资金保障、技能人才多元评价等配套政策。同时,进一步推动职业院校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并重,面向在校生和社会成员广泛开展专业能力培训。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完成专业学习及培训,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各类专业能力证书,推进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