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亿体育校企融合制度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体系     |      2024-01-04 21:29

  三亿体育实施半工读教育制度是新的历史条件下职业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我们必须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和执教能力,才能在半工半读教育制度下培养出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和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与技能型的职业技术专门人才。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周期日益加速。针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的加速老化,教师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掌握新的信息和技术,才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能力或素质结构,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教育事业和社会的发展,才能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和方法以满足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强化教师不断自我学习的意识;要促进教师掌握现代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强化学习能力。

  因特网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使教育和学习的数字化生存成为可能。今后,网络技术将有更大的发展,网络资源将更加丰富,人类创造的最新资源也将以最快捷最优先的方式上网储存传播。谁不学会基于网络资源的学习,谁就将成为文盲。教师不仅要学习和自学运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和提高,而且应成为学生运用网络资源开展学习的引导者、辅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要促进教师更好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强化捕捉、选择、获取、处理、运用现代信息的能力。3.提高教师开展创新教育的能力

  变革和创新将是21世纪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方式。人类发展史表明,人的创新潜力是无限的。21世纪的教育必须将学生培养成为会创新之人,使他们通过一个个会创新的头脑和一双双会创造的手,创造出新的生活、新的时代和新的世界,这是教育的根本追求三亿体育。因此,教师必须具有通过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人格、创新精神和激活学生创造性的能力。4.培养教师开展心理辅导的能力

  随着知识创新的加速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竞争将日趋激烈,同时,通过合作共同应对面临的各种严峻挑战也日益成为必然选择。面对激烈竞争人们将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面向合作又要求人们能相互理解和支持。无论是竞争与合作都要求人们和谐相处。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开展心理辅导的能力,通过助人自助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通过征集遴选、组织开发、引进购买等途径和方式加速资源开发建设。坚持“精品、共享”原则,制定优质资源标准,建立优质资源遴选制度,对提供的资源进行严格的评审和认证,确保资源质量。对优质资源不断优选、更新。制订优质资源共享制度。每年举办一次面向全市的职业教育优质资源的推荐和评审活动,鼓励优质资源的开发,促进其广泛应用。为全市教师共优质的教育培训智慧,提供快捷、丰富的技术服务平台。

  (1)组织教师开展案例学习。从教学实践中选择典型案例,将其上传到网站上,再请教师参与各类话题的讨论。案例学习是一种较为实效的学习方式,它提供了各种已经发生的较有典型意义的问题及问题情景,教师可在案例提供的情景中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为教师解决问题积累丰富的经验,使学习最大程度地迫近现实。

  (2)运用网络进行问题诊断。由于网络的“无边界”,因而具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特征。可以运用网络进行问题诊断或求解,教师们可以把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传送到网络上以求得更多人的帮助。也可以运用网络对一些敏感问题或教师难于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以利于问题的顺利解决。

  (1)要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对职业培训教师开展政治理论培训、上岗资格培训和业务提高培训。各办学单位的教师参加业务提高培训每年不得少于40学时。

  建立一套科学的师资培训的模式。所谓培训模式,是指某种系统的培训方法。即从建立一个培训课程的设计开始,直至这个培训课程的实施结束为止,在培训的全过程中所采用的培训理念和做法。培训模式的设定十分重要,对于一个培训项目,采用的培训模式不同培训的效果也不一样,有的是事半功倍,有的也可能是事倍功半。不同的培训模式具有不同的特性,对职业技能师资的培训,要求其培训模式应该具备以下三个特性:①实用性。即以受训教师所教专业科目的岗位能力需要出发,针对教师受训前的实际能力状况,从其存在的实际差距中来设计培训的课程和培训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在有限的培训时段内使受训教师能得到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不仅在未来的教学岗位上能够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也将极大地激发教师投入培训的热情,坚定终身教育的理念。②实践性。职业教育以应用技术为重点,因此,在对教师进行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中,要突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以促成教师实际运用能力的迅速提升。培训的实践性贯穿在教学过程中的“三作”上。即:第一,操作。对专业知识的实验操作和专业技能的实习操作。第二,制作。对专业技术实际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管理的软件等项目的开发制作。第三,写作。在教育教学、管理、学科技术等方面的论文写作。③研究性。启发式的教学已是世所公认的教学法则,它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诱导性质的启发,比较适合于低学历段的学习者。另一种是研究性质的启发,比较适合于高学历段的学习者。教师已经具有了较高的专业技术学历和一定的专业教学经验,具备了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基础。因此,在培训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潜能的方式是后一种类型的启发式教学,它是通过理论课上的研讨和实践课上的指导,发挥任课教师在培训中的主导地位作用和受训教师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作用来加以体现。(2)在开展师资培训的过程中就遵循的原则

  ① 师资培训要注重整体性和前瞻性。 首先,培训的目的要体现政治素质、职业技术教育新理念、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同步提高,体现教学实践能力、教学管理能力及思维创新能力的同步提高。在安排培训时要注意各个阶段具体的目的要求和各个环节的内在联系及相互衔接,使理论教学、实践操作、考察调研和论文写作等多方面的培训活动都围绕一个整体目标,优化培训过程,以达到整体效应。其次,培训目标和学习内容要有前瞻性。现代社会知识更新越来越快,需要我们在统一的指导下,适时地引导教师关心职业教育的热点,研讨热点问题,使他们置身与职业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中,以提高投身改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②师资培训要注重针对性和实践性。 技术理论和实训是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中心环节,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案例分析、考察调研、研讨交流、培训报告等各个活动环节都是围绕这个两个中心来展开的。因此,在职教师资培训中要有针对性。一要针对教学的对象。针对不同的教学管理人员和不同的专业的教师,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在学习要求上有所侧重,有所区别。二要针对教学的对象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和实践性强的问题。职业教育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热点,在一个难点解决之后又有新的难点出现,专业的设置随生产来调整,一个办学单位问题的解决对其他办学单位又有启发性和实践性,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凸现实践,才能体现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特点。各办学单位必须落实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参加实践的制度。把企业实践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企业实践,跟踪生产服务一线技术的发展,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③师资培训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要为受训教师“量身”“定做”培训计划,真正落实“因需施教”。对于办学单位的教师在教育思想、现代化教学手段方面的普及培训可通过集中培训实现。对于专业技术和操作技能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采取就学方便、时间短、见效快,体现灵活性、针对性、个性化。要把教学、咨询、指导结合起来,满足教师多种要求。在时间上脱产、半脱产、业余相结合,做到灵活多样;培训内容与方式要以现场教学为主,把单科培训与模块培训结合起来,突出实践性,培训层次要多样化,培训方式要体现集体教学与个别指导结合,自学与面授相结合,对于比较系统的培训可以采取自学、综合面授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模式。④师资培训的主体性与参与性。 培训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参与和主观努力。首先要引导教师转换角色,转化认识,让学员从“调我培训”转化为“我要培训”。教研室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引导受训教师自觉调适心理,转换任务,转换环境,转换角色,集中精力投入学习,让学员主动参与培训的全过程,在教学中发挥其主体作用。

  随着各培训机构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办学层次的发展,特别是在半工半读制度下,外聘教师逐年增多。据统计,我市有的办学单位外聘教师数量已占教师总数的1/3以上。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职业教育兼职教师队伍,不仅是充分利用社会人才资源,实现人才共享的需要,也是由职业教育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在建立半工半读职业教育机制的过程中,我们都可以体会到,仅靠一支专职教师队伍是不行的。因此,从适应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对技能需求的多样化出发,建设一支职业教育兼职教师队伍是完全必要的。目前,外聘教师是已成为各办学单位师资队伍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有些办学单位在师资队伍管理上,只注重本校教师的管理,而对师资队伍重要组成部分的外聘教师却疏于管理,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为了保障职业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充分发挥外聘教师的作用,必须要建立健全外聘教师管理监督机制。主要在以下几方面统一和规范对外聘教师的管理:

  (1)各办学单位应从本部门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在专任教师紧缺、教学任务难以落实的情况下,方可外聘教师。

  (3)应聘教师应具备职业教育教学工作所要求的学历水平、操作技能水平和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各办学单位要对将聘用的教师进行必要的资格审查和能力考核

  (5)各办学单位必须履行聘用手续与外聘教师签订协议,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8) 聘用单位每学期应对外聘教师的授课情况组织1—2次综合考评,并把考评结果反馈给外聘教师本人,以便外聘教师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9)聘用单位应建立外聘教师考核档案,以便掌握和了解外聘教师的业务情况与实际需要。5.建立一套规范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促进全体教师整体素质的稳步提高

  作为动态过程而展开的各项教学活动,则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发展智力和体力,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的过程。确保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有效运转,真正做到按职业教育教学自身发展的规律组织教学,是加强师资管理,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基点和归宿。因此,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是加强教师管理的主要措施之一。

  没有高质量的教学,就无法培养出合格的人才。通过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与实施,一方面可以使对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制定有关对策并付诸实施;另外通过评价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教师教学业务素质的提高,鼓励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授课质量;同时也是最关键的即将通过评价教学质量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以保证学生获得高质量的教育、教学,牢固掌握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课程标准管理的核心工作是精心设计人才培养的蓝图,这就需要我们投入很大的精力进行必要又必需的基本调查研究,这个调查研究包括我们国内外相同和相近学科专业的改革和发展动向,特别是新的教育观、新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环节和人才的培养模式等等。要组织全市本学科专业的学术带头人及有经验的骨干教师先行研究课程标准体系,只有设计构建一个整体优化的课程标准体系,把人才培养的总设计蓝图描绘清晰,才能发挥为教师发挥教书育人作用提供方向和目标,才能够据此培养出高质量的合格人材。课程标准是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确保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课程标准既要符合教育规律,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又要根据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适时地进行调整和修订。课程标准一经确定就必须认真的组织实施,为教学质量评价提供科学规范的依据和标准。

  教学质量是个综合化的概念,衡量其质量的高低应该包括教学、学习及管理质量的综合指标;教学质量又是一个渐进的、累积的形成过程;教学质量又应该是静态管理和动态管理相结合的,更应注重在动态管理和过程管理,这是因为教学质量管理的最终任务是完成课程标准制定的目标要求,保证和提高每一项教学活动和每一个教学环节以及最终的教学质量。 研究完成全程质量管理的设计,建立适合校情的质量监控体系和运行机制。建立科学的、抓住核心的、可操作的质量管理模式,特别是要研究借鉴工业企业中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成功经验,构造教学质量监控保证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该是闭环系统,而不应该是一个开环的系统。目前,大部分办学单位的监控体系不是一个开环系统,开环往往开在信息反馈系统。所以在统一规范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过程中,要在明确目标、确定标准、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基础上,还应将对问题的处理结果反馈到信息源,这样才能成为闭环系统。在半工半读制度下,每个办学单位都应建立起一个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良好的质量监控运行机制,因为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管理的关键环节。

  2.范国睿.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务 湖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