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亿体育高质量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之道

  师资体系     |      2024-01-20 02:04

  三亿体育《中国高等教育》杂志近期刊载产教融合系列解读文章。本文聚焦如何以专业认证为抓手,建设高质量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当今,我国经济发展处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攻坚期,迫切需要高等教育提供人才支撑。高等教育正在由大众化向普及化迈进,国家推进教育强国建设,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化。在这一大背景下,地方高校主动面向行业发展、国际竞争和向应用型转变新需求,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抓手,建设高质量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三个核心理念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于促进工程教育改革,构建中国工程教育的质量监控体系,提高工程教育的质量;对于密切工程教育与工业界的联系,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产业适应性;建立与注册工程师制度相衔接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促进工程教育的国际交流,实现国际互认,实质等效具有重要意义。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逻辑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支持毕业要求的达成,最终实现培养目标,并通过各环节的反馈对学生培养过程持续改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三个核心理念——

  教育目标围绕学生的培养,教学内容设计聚焦学生能力培养,师资与教育资源满足学生学习效果达成,评价的焦点是对学生效果的评价。

  从最终成果(人才培养目标)反向设计以确定所有达成培养目标的教学过程。教学的出发点不是教师想教什么,而是要达成人才培养目标需要什么。

  建立常态性评价机制并不断改进。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教学环节都要进行评价。每个教师在持续改进中均承担责任。持续改进的效果通过学生学习表现来体现。

  落实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核心理念,将有力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更加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过程,构建以学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教学重心由教向学转移;成果导向要求更加关注教育结果,以学习成效为目标进行逆向教学设计,评价中心由评教向评学转变;持续改进要求完善学生学习成效不断增值的质量保障机制,保障教学过程持续改进。

  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与评价经历了由关注投入的传统质量观向强调学生学习结果的新质量观的转变。新质量观关注教育过程、教育结果,以学生学习成效增值为质量评价标准,以学生学习与发展为中心,具有以“学生”为中心的增值性评价视角、以“证据”为基础的可持续评价方式、以教育改进为目标的评价理念等特征。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须树立以价值增值为质量评价标准的新质量观,以满足当代工程人才培养的新需求。

  高校要主动调研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状况、用人标准,并对接国际标准构建与工程师制度紧密衔接、符合学校定位的培养标准和毕业要求,强化工程技术与人文、社会、法律以及环境等相融合的全人培养。同时,要学习国际工程教育先进经验,以新质量观为指导,构建与工程师制度紧密衔接的质量保障和改进机制,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高校要与行业企业全面深度合作,协同发展。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与企业建立合作机制,不断加强体系化、制度化、契约化建设,引入企业合作育人,构建起校企合作育人新模式和适应行业企业需要、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及贴近企业和工程实际的培养环境,开展项目化教学,推进课程内容对接职业要求、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毕业文凭对接职业证书。

  要大力引进企业优质资源搭建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平台。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把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能源、新标准等融入课程教学中。支持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和教学团队建设,积极开展合作教学。积极开展合作研究,服务地方产业升级,支撑教学改革和水平提高;吸纳先进的企业文化、管理理念,构建融多元文化于一体的育人体系。

  学校把专业认证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动力和专业内涵建设的载体,探索构建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遴选建设了与区域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结构相关度较高的学科专业集群,提高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需求的契合度。深入行业企业了解人才需求和标准,瞄准国际工程教育发展,构建并不断完善“3+1“卓越工程师培养新模式。

  依托三学院(致用(虚拟)学院、创新创业学院、行业学院)、四基地(实习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科技创新基地)和两园区(科技产业园和大学生创业园),打造了“学院+基地+园区”,基础应用、综合应用、创新实践三层次递进的实践体系,全方位、分层次、多元化培养学生自己学、思中学、做中学的能力。

  本着合作办学、合作研发,协同育人、协同发展的原则,学校主动引入社会资源,与国内外行业企业开展多元合作。

  学校针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缺少量化依据、质量监控评价改进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借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和做法三亿体育,构建了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了质量监控队伍,形成了从质量标准,教学过程评价,信息反馈,到教学改进“内外结合、持续改进”的闭环质量保障机制,有效监控并改善各个教学环节,加强了达成度评价,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